聚焦国产仪器创新力量,开云(中国)分析亮相上海交大科研仪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11-03 17:05

11月1日,科研仪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研讨会暨国产仪器进校园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30余家国产仪器优秀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国产科研仪器的创新发展之路。作为国产科学仪器企业的优秀代表,开云手机入口受邀参与此次活动,现场展示了低场核磁共振高端科研仪器在多领域的应用解决方案,彰显了国产科学仪器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成果。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交通大学主办,旨在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国产仪器在科研领域的广泛应用。

科学仪器被视作科技创新的“硬件基石”。截至目前,我国纳入网络管理平台的大型科研仪器总量已超15万台(套),累计原值超2500亿元。令人振奋的是,仪器开放率从2015年的50%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100%,中央级单位科研仪器年平均有效工作机时也从2015年的500小时显著增长至2024年的1599小时。这一系列数据,标志着我国科研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调研员张露璐在开幕致辞中强调,科学仪器是支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创新的核心基础,本次活动精准契合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关键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蒋兴浩则指出,科研仪器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与通力协作。他提出要通过此类活动“畅通渠道”,让更多源于一线的“好想法”能够落地为满足市场需求的“好产品”,为国产仪器的创新路径指明了方向。

在本次活动中,开云(中国)分析作为深耕低场核磁共振领域二十余年的国产领军企业,重点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低场核磁共振系列仪器,并详细分享了其在能源岩土、油田服务、食品农业、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核磁教学和纺织工业等多领域的成熟应用解决方案。不仅展示了国产高端科研仪器的硬核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其“自主创新,应用驱动”的品牌理念。通过持续攻关,开云(中国)成功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壁垒,其产品在性价比、本地化服务响应速度和定制化应用开发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打破了国外企业在高精度分析仪器领域的长期垄断。

目前,开云(中国)的仪器已服务于全国数百家高校、研究院所及企业,为相关行业的技术研发与质量控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国产仪器品牌对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行业贡献与使命担当。

本次活动还举办了“格新坊”揭牌仪式及校企战略协议签约仪式。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格新坊,旨在格旧创新,激活处置资产潜能,通过专业化拆解助力高精密仪器的维修与低成本更新,同时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还通过“压力测试场”模式,推动国产设备从“专用”向“通用”升级,这为国产仪器的性能提升和应用拓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对外共享机时从2015年不足50小时提高到2024年的273小时,国产科学仪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云(中国)分析表示,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与服务质量,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国产科学仪器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拓展,为我国科研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国产科学仪器的进步不仅关乎技术自主,更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开云(中国)分析将与各方携手,共同推进国产仪器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支撑。

电话客服

电话:400-060-3233

售后:400-060-3233

微信客服
公众号
TOP

返回顶部